Hong Kong Sanatorium & Hospital Mobile Site
Published on Hong Kong Sanatorium & Hospital Mobile Site (https://mobile.hksh.com)

首页 > 三叉神经痛和半面痉挛(下)

三叉神经痛和半面痉挛(下)






Q1. 针对三叉神经痛与半面痉挛,药物治疗方法有何不同?
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止痛,一般止痛药对神经痛的疗效不佳,幸而现在有针对神经痛的药物,这些药物本用於治疗癫痫症,但对治疗神经痛的疗效亦相当理想。但服用初期有一定副作用,或会令患者感到疲倦,如果剂量较重,会有头晕情况,所以开始疗程时,一般都会使用较轻的剂量,待身体适应再逐步提升剂量。如果一种药物的疗效未够理想,医生或会处方两三种药物以治理。
 
而半面痉挛的情况则略为不同。药物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肌肉抽搐,一般口服药主要是镇静剂,希望令病人可以放松,减低半面痉挛所带来的困扰,但对肌肉抽搐没有直接控制,所以疗效一般不甚理想。在口服药物以外,亦可在面部肌肉注射肉毒杆菌以减少痉挛情况,然而药效一般只能维持两至三个月。所以,三个月後病人须再次接受注射,而经过一段时间後,身体会开始对药物出现抗药性,意思是药效会随时间消失。
 
Q2.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手术治疗,成效如何?
如果药物对三叉神经痛疗效欠佳,可考虑介入性治疗,一般有几个选择:第一种是血管减压手术,这是一项脑外科手术,做法是以显微镜辅助外科手术,将压迫神经线的血管分隔开,然後加入一片细小的人造纤维,如同细小的棉花球般,放在血管和神经线之间,即使血管再压迫,也有软垫阻隔,不会直接刺激神经线。这个方法的坏处是要接受开刀手术,亦需要全身麻醉,然而好处是成功率较高,有八十至九十几个百分比,而且它不是一项破坏性手术,毋须切断神经线,亦不会对其他神经线造成伤害。
 
当然它亦有风险,主要担心会影响其他邻近神经线,尤其是听觉神经线或会令患者听觉变差,所以施行手术时,医生会以术中生理监测辅助,密切监察其他神经线的功能,以防出现这些并发症。如果病人不适合接受这项手术,如不适合接受全身麻醉,以至开刀手术,则可以考虑热频消融术或伽玛刀,热频消融术是指利用带电极的探针,经过皮肤直达三叉神经,从而将局部神经线破坏,好处是它不是开刀手术,毋须全身麻醉。但坏处是它破坏了三叉神经,虽然没有了疼痛感觉,但或会同时造成局部麻痹。如果眼睛、眼角膜的感觉受影响,最坏情况是当吹沙入眼,眼睛没有了保护性的反射动作,角膜出现磨损亦不会知道。因此,这项烧熔手术一般只适用於较年长、身体不适合做手术的病人。
 
近年亦增加了伽玛刀的方法,它的原理亦是以辐射(伽玛射线)对三义神经线进行局部破坏,从而减少信号传递,坏处是要等一段时间伽玛射线的效果才会显现,平均要等6至12个月,才会见到明显成效。另外,它同样是将神经线进行破坏,所以即使痛楚感觉消失,面部感觉亦有机会出现麻木。
 
Q3. 半面痉挛有何外科手术治疗选择,成效如何?
如果肉毒杆菌的疗效不显着,或是病人不想打肉毒杆菌,医生一般会建议微血管减压手术,原理都是透过外科手术,在显微镜辅助下找出压迫神经线的血管并加以阻隔。同样加入一片人造纤维,如棉花球般的软垫,在血管和神经线之间增加保护作用,令血管不能直接压迫神经线,成功率有达八、九成。
 
不过成功率与病史有关,如果半面痉挛已持续一段时间,手术成效会较低。原因是神经线既已受长时间压迫,神经线本身已受到一定程度破坏,所以即使将血管隔开,神经线已经受损,因而仍会发出错误信号,使肌肉出现痉挛情况。有些情况是血管已硬化或太弯曲,严重压迫神经线,即使放置人造纤维阻隔物,血管的压力依然较高,所以手术效果都不太理想。
 
同样地,手术最大的风险是对听觉神经造成损伤,因为面部神经线,即第七条神经线与第八条神经线非常接近,所以施行手术时必须要小心,要密切监察面部神经和听觉神经以防造成损害。即使如此,出现这些情况的机会,其实只有几个百分点。
 
Q4. 术後有什麽要注意?
通常术後会建议留院观察数天,主要观察伤口愈口情况,有否出现发炎等。部分病人在术後首两天会较容易出现头晕,不过现今药物一般都能有效控制情况。由於伤口在颈後方,所以术後首一两天,病人颈部位置会有「瞓捩颈」(落枕)、睡醒後颈部不适的感觉,大多会在一两天後复原。
 
最重要是首两三星期,切勿做剧烈运动或搬重物,因为内部伤口需要时间愈合,否则或会出现脑脊髓液渗漏情况,那就不太理想。
 
如同其他开刀脑科手术,建议术後一个月内要避免坐飞机,因为开刀时会有空气流入脑内,这些残馀的空气会在高空膨涨,从而出现脑压迫,病人或会出现头痛,最好先让身体完全吸收这些空气,坐飞机才会安全。

更多医疗信息影片,即上:养和医疗YouTube [1]

Source URL: https://mobile.hksh.com/zh-cn/Ask%20Dr.HKSH/94

Links
[1]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channel/UCeCVnmGUmLAL37PB7S3Kk6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