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用程式 | 微信預約
預約要求 | 網上預約
骨質疏鬆管理
Q1. 骨質疏鬆「只是骨頭較脆弱」?
骨質疏鬆代表骨質密度慢慢開始流失和下降,會增加病人骨折風險。通常骨質疏鬆所引起的骨折,包括腰骨、髖關節和手骨。骨折會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,包括腰骨劇痛、壓著神經線等,大大影響病人的活動能力,所以骨質疏鬆絕非只是一個數字,或是「骨頭脆」般簡單。
Q2. 長者才會患上骨質疏鬆?
當達到峰值骨量,即大約二十五至三十歲後,骨質便會慢慢流失,所以年紀越大骨質便流失越多,長者有骨質疏鬆的機會亦越高。女士收經後,骨質流失速度亦會增加。除了年齡和女士收經外,其他疾病亦會引起繼發性骨質疏鬆,包括內分泌失調,例如糖尿病、甲狀腺亢進、或是皮質醇過高引致的庫興氏症;一些風濕病,如類風濕關節炎,亦會引起骨質疏鬆。
Q3. 哪些藥物會引致骨質疏鬆?
很多藥物都會引致骨質疏鬆,常見的藥物包括類固醇、抗排斥藥、治療癌症藥物,包括化療藥、治療乳癌、前列腺癌的荷爾蒙藥,高強度胃藥如制酸劑等,都會減少鈣質的吸收而引致骨質疏鬆。
Q4. 如何知道自己有否患上骨質疏鬆?
要診斷骨質疏鬆,最標準而簡單的方法是進行骨質掃描(DXA Scan),它類似X光檢查,主要掃描腰骨和髖關節,以量度稱為「T分數(T-score)」的數值。如數值低過負2.5,代表病人患上骨質疏鬆。
Q5. 骨質疏鬆患者應減少運動,避免跌傷?
正好相反。我們建議骨質疏鬆病人盡量多做適量負重運動,但當然都要避免跌傷。散步是最適合長者的運動,太極亦很理想,因為有助訓練平衡力和肌肉,能進一步減低長者跌倒的風險。而在深蹲時手握小啞鈴等,亦有助改善髖關節骨質。
Q6. 如何治理骨質疏鬆?
要治理骨質疏鬆,當然要避免不良生活習慣,例如吸煙、飲酒和攝取過量咖啡因。另外要攝取足夠的鈣質,即每天攝取1,000至1,200毫克鈣質;亦要有足夠的維他命D,最少要攝取800至1,000國際單位。現時有多種針對骨質疏鬆的藥物,包括生骨、防蝕骨和兼具兩者功能的藥物等,既有口服,亦有針劑。若想揀選適合的骨質疏鬆藥物,宜先與醫生商量。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