聲帶癱瘓





Q1. 聲帶癱瘓是甚麼?
要了解聲帶癱瘓、聲帶麻痺,首先要認識聲帶的位置和作用。這是一個人頭模型,在頸上方稍為突出的位置就是喉嚨,喉嚨內部有個V型結構,那就是聲帶,處於氣管的正上方。
 
這個V型結構可以打開和閉合,吃喝或說話時會閉合,但閉合會影響呼吸,所以呼吸時要持續打開,讓空氣自由進出;這就是聲帶的運作。聲帶兩邊V型肌肉負責控制開合,如果單側或兩邊肌肉同時不能活動,就是聲帶癱瘓或聲帶麻痺。
 
Q2. 聲帶癱瘓通常可自行痊癒,是否毋理?
聲帶癱瘓的病人有部分會自行痊癒,但有部分病人的病情屬於永久性,因此要視乎導致聲帶癱瘓或麻痺的原因而定。然而,即使有機會自行痊癒,亦建議要接受適當處理,因為聲帶癱瘓可能為病人帶來生活上的不便,例如說話漏風,講話無力氣,難以大聲說話,說話過多會感到頭暈,甚至因說話困難而未能上班工作。
 
不過,說話能力未必是最大問題,最令人擔心的是引致吞嚥問題。聲帶有保護呼吸道的功能,在吃喝時閉合起來,避免食物和液體掉進氣管。癱瘓的聲帶未能有效阻截食物掉入氣管,吃喝時容易導致嗆噎,甚至未能咳出異物。由於聲帶無力將異物咳出,更有機會引致肺炎。這種情況比說話困難更為嚴重,因為可以導致吸入性肺炎,甚至有生命危險。所以聲帶癱瘓的治療要視乎病因,以及對病人的影響程度,如果嚴重影響病人生活,便應積極處理。
 
Q3. 聲帶癱瘓的成因是
聲帶癱瘓的成因,主要與喉返神經有關。它的名字有點特別,這條神經線並非由腦部直接連到喉嚨,而是由腦部下達至胸腔,再返回喉嚨,因而叫作「喉返神經」。
 
當腦部發放訊號控制聲帶,就要經過這條喉返神經,它沿經的路線相當長,途中任何地方出現問題,都會影響喉返神經的運作而導致聲帶癱瘓。導致聲帶癱瘓或麻痺的最常見原因主要是手術,由於喉返神經的路線較長,無論是甲狀腺手術、食道手術,甚至是肺部、胸腔手術,都有機會影響喉返神經。
 
當喉返神經受到影響,病人就會出現聲帶癱瘓或麻痺情況,至於嚴重程度及永久性,則要視乎它的受損情況。如只是輕微拉扯或壓傷,喉返神經有機會可以恢復;若是喉返神經被切斷,則會是永久性的聲帶癱瘓。例如病人有甲狀腺癌,術前已知道腫瘤包裹著聲帶神經線,為了清除腫瘤,就沒法保留聲帶神經線,手術後便會造成永久性的聲帶癱瘓。
 
Q4. 如何診斷聲帶癱瘓?
首先要確認是否聲帶癱瘓,因為其他情況都可能有類似的病徵,例如全身麻醉後聲帶或會出現脫骹,有些病人插喉時聲帶受損而長出肉芽,亦會引致聲沙及出現聲帶癱瘓的病徵,所以必須確認是否聲帶癱瘓。
 
如要確診,先為病人進行喉部內窺鏡檢查,觀察聲帶的活動情況。如果發現聲帶不能閉合,檢查空隙的闊度再作處理。當確認病人是患上聲帶癱瘓,就要找出病因。手術是導致聲帶癱瘓的常見原因,所以要審視病人的病歷,了解病人有沒有接受過甲狀腺、頭頸區域或胸腔手術,以了解聲帶神經線的受損位置以及受損程度。
 
如果病人最近沒有手術紀錄,則要檢查會否有原發性腫瘤在聲帶神經線附近生長。一般建議進行全面電腦掃描從顱底掃描至胸腔,以看清楚整條聲帶神經線周邊有否受腫瘤壓迫的情況。
 
Q5. 如何治理聲帶癱瘓?
聲帶癱瘓的治療方法,須視乎病人的病徵和嚴重程度。如果病徵不算嚴重,例如只是少許聲沙或喝水時會有輕微嗆到,可以安排接受言語治療訓練。言語治療師會教導病人如何配合呼吸,控制仍有功能的單側聲帶,以填補另一側已癱瘓的聲帶功能,可以在飲料中加入凝固粉以減少嗆咳,或調整進食的姿勢,例如低頭吞嚥有助減少嗆咳。
 
但如聲帶癱瘓病徵嚴重,說話非常困難、進食經常嗆咳,即使增添凝固粉仍出現嗆咳的情況,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方案。
 
正常聲帶兩側會打開和閉合,當單側的聲帶癱瘓而不能正常開合,便會留有空隙,所以說話會漏氣、飲水會流入肺部等。透過手術調整聲帶,將癱瘓的聲帶推回中間位置,另一側的聲帶就容易做到閉合效果。
 
要達到這個效果,大致有兩類手術。第一種是注射式手術,注射透明質酸,這一種美容填充物料,能夠將癱瘓的聲帶推到中間位置,缺點是手術效果比較短暫,視乎填充物料的性質,效果由三個月至半年不等,不能永久,因此適合聲帶有機會自行痊癒的病人,作為過渡期的處理。
 
如病人的聲帶不能自行痊癒,例如病人曾患甲狀腺癌,為清除腫瘤而切斷了聲帶神經線,切斷的神經線不能恢復,就不能採用效果短暫的注射式處理,因此建議病人接受植入式手術,於頸部開一個切口,然後置入塑膠物料,例如矽膠、Gore-Tex(防水物料)等,以調整聲帶的位置,達至永久的效果。

更多醫療資訊影片,即上:養和醫療YouTube

慎防詐騙提示:近日接獲有公眾人士指稱收到冒充養和醫院的電話,並通知有醫療文件未領取,此類通訊均為冒充來電,切勿回覆或提供個人資料。 公眾人士請慎防冒充養和醫療集團或其成員包括養和醫院、養和醫健、養和東區醫療中心 、養和癌症中心 以及各關聯公司名義的通訊 (虛假網站、電郵或語音來電等)。如有懷疑,切勿提供個人資料,並致電2572 0211與本集團聯絡。

find us on     YouTube     Instagram     Wechat